不是网红却火了近100年!佛堂老街这口酒酿,四代人守着它从码头暖到现在
在佛堂老街青石板铺就的巷弄里,总有一缕清甜的酒香勾住行人脚步。
这缕味道从1932年飘到今天,穿过近百年的岁月,成了老街最亲切的“味觉暗号”——五弟嫂甜酒酿。
▏
挑担里的百年甜滋味
“外太婆那时挑着木桶走码头,扁担两头晃着甜酒酿,是佛堂船工们的‘解乏良药’。” 店主吴凡指着墙上的插画介绍说,
1932年的义乌江畔,商船往来如梭,他的外太婆因丈夫排行老五,被街坊唤作“五弟嫂”。
她带着祖传的酒曲和圆糯米,在经宅弄挑担贩卖,粗陶碗盛着酒酿,一勺下去米粒浮起,甜浆漾开,成了码头温暖慰藉。
历经岁月变迁,这份甜蜜却从未间断。
作为五弟嫂的第四代传人,90后的吴凡把竹棚改成亮堂的小店,保留了祖传酒曲和传统工序——“老手艺能暖人,是因为守着真功夫。”
▏
老味道里的新甜意
“老一辈爱热酒酿,年轻人喜冰甜,这口甜得跟着时光走。” 吴凡的创新藏在细节里。
外太婆传下的经典热酒酿,他保留了“米粒完整、甜浆清冽”的规矩。
夏天卖爆的桂花冰酿,用冰镇的酒酿打底,撒上桂花,一勺下去凉丝丝的甜漫到舌尖。
最受欢迎的酒酿水果捞,是他试了十几种水果才定下的搭配。
甜糯的酒酿裹着脆甜的西瓜、多汁的芒果,再添几颗晶莹芋圆,被游客称为“神仙组合”。
还有招牌核桃鸡蛋酒酿,蛋花软嫩,核桃脆香,酒酿的微醺酒香混着坚果的醇厚,暖得人从喉咙一直舒服到胃里。
▏
老街烟火里的传承
如今的五弟嫂酒酿,早已不只是家甜品店。
吴凡在店里墙上,展示着四代人的故事、酒酿制作流程插画介绍。
有好奇的游客问起手艺,他总会讲起外太婆挑担走码头的故事,不忘初心。
暮色降临时,老街灯笼亮起,玻璃窗映着酒酿的暖光,与远处义乌江的晚风缠在一起。
这缕从1932年飘来的甜香,藏着佛堂人的日子。
有码头的奔波,有守艺的执着,更有一代又一代人对“甜”的向往。
下次来佛堂老街,不妨循着酒香拐进中街,推开那扇挂着“五弟嫂”木牌的门,让一碗酒酿暖透手心。
你喝到的不只是甜,是近百年的时光,是老街从未变过的烟火温柔。
地址:佛堂老街中街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