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苑

2024-09-22 18:22:49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诗人张养浩用如画的诗句描绘传统的江南民居。

义乌江畔,佛堂老街上的老房子矗立了数百年。佛堂镇王江村西侧,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苑与老街隔江相望。在这里,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35栋各具特色的老宅子独立成户又聚集成片,成为错落有致的“古村落”。徜徉其中,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错落的马头墙、雄浑的门头、精致的砖雕、繁复的窗棂,遍布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两侧;深深庭院与亭台楼院、小桥流水交相辉映,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望过去,期许未来。

抢救“消失”的古建筑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住房条件越来越好,老房子却越来越少。

2009年2月,《义乌市佛堂镇古民居苑古建筑迁建保护暂行办法》正式公布,拉响了古镇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交响曲。《办法》提出:“积极创造条件,抢救和保护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破坏和濒临毁灭的古建筑,异地迁建,实行永久保护,以展示传统建筑魅力和风土人情……”

“文件出来不久,就有不少人从全国各地寻找老房子来报名。短短几个月,167栋老房子顺利入围。”原佛堂镇保护开发利用领导小组指挥部文化旅游宣传科科长王春平见证了古民居苑“诞生”过程,“我们从高校院所、文物保护部门和行业老师傅中请来9位专家,从雕刻工艺、完整程度和文化历史价值等几个方面对入围的房子进行量化打分。”

经过评选留下46栋古民居后,专家们兵分几路,赴实地一一查看,对房屋年代、雕刻技艺以及背后历史文化价值,重新进行甄别。最后,留下35栋古民居。

“这些古建筑每一栋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人物故事,也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王春平说。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将军府原址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系明末兵部左侍郎詹兆恒宅邸。2014年,它迁建落地古民居苑内,占地1971平方米,坐西朝东,为五开间五进四厢房,规模宏大,典雅气派。

一砖一瓦、一木一梁、一门一灯、一缸一鼓、一石凳一案台,无不呈现出深厚底蕴,凸显建造者的显赫身世和文化修养。

“这么大一个房子,亭台楼阁、各种木雕都很漂亮。”义乌商人阿盛(化名)花了200多万元,把房子买了下来,“我们带着木工师傅去拆,每个拆下来的零件都编上号,总共有上万个,整整用了10多辆大卡车才运回来。”

善义会馆原址位于江山市茅板村,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曾是往来商人免费休憩之所。

古民居苑内,善义会馆占地518平方米,形制完整,布局合理,建筑内部用料考究,木柱均用珍稀硬木为主材料,梁枋有彩绘,前檐置船篷轩,雕花饰件惟妙惟肖,形式独特,时代特征明显,有较高徽派艺术成就。2013年10月,从事古建筑生意的朱中灯、朱鸿剑父子将善义会馆迁建至此。

“当时,房子内部破损比较厉害,只剩下骨架,连楼梯都烂掉了,但这个房子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专家们一致肯定。”朱中灯回忆。

朱鸿剑曾对这段尘封的故事进行挖掘:“建造者为徐汝州,他与两个儿子同时考中进士,担任过三省巡抚。当时正值战乱,民不聊生,很多学子读不起书。他致仕后,号召当地乡绅和商人捐资建造了很多书院。据说,这栋房子里曾挂满学子们赠送的牌匾。”

无论是宗亲祠堂,还是古代商人的大宅院,古民居苑的老房子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有数百年历史,不少都是江南古建筑的典型杰作。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

“旧瓶”装“新酒”

如果说,这35栋古民居成就了一个精美的“瓶”,那里面能装什么“酒”呢?

5月27日,为期一个月的“写真意·致敬明代文人画意韵”画展揭开面纱,一场艺术与建筑、笔墨与烟火、现代与古韵的对话在“将军府”徐徐展开。

“把7位中国美术学院画家的73幅书画悬挂在近500年历史的梁柱上,镶嵌于古韵十足的窗棂中,边品诗情画意,边赏丝竹雅乐,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视野与意境。”书画爱好者朱先生赞叹不已。谈及为何在古建筑里办画展,活动承办人虞献龙把“初心”浓缩为一句话:让艺术品融入居家生活,让更多年轻艺术爱好者“即使不是很专业,也能‘够得着’”。

6月1日,古民居苑内古朴典雅的古戏台灯火通明,婺剧、道情、器乐演奏、小品等节目轮番上场,义乌市乐天草根艺术团(简称“乐天艺术团”)演员们自编自演,用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朴实表演,吸引300多名“铁粉”驻足。

且看,圆月当空,古色古香的老宅子里戏曲悠扬。“这感觉才叫氛围十足、情景交融呢。”戏迷陈大爷敲着节拍说。

“乐天艺术团”团长厉金荣介绍,从2015年开始,他们每周2天以古民居苑戏台为主阵地演出,至今已整整8年。“台下摆放着500多条塑料凳子,人多的时候坐得满满当当。”厉金荣笑着说,他也会诚邀其他民间艺术团前来公益演出。如今,这里“周周都有戏,三天两头看演出”成为常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古民居苑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除了装“文化”,有些老房子引进新业态,但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人气旺盛的“双乔大院”占地600多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400多人就餐。“2015年5月,我们看中这里独特的环境,就租下老房子开饭馆,可以说是最早入驻古民居苑的店铺了。”采访中,老板娘施旭君翻开微信号,里面有2500多名好友,“这些都是我多年餐饮生意积累的老顾客。”

“一般来说,正月里生意最好。这种老宅子适合承办小型的中式婚礼、订婚宴和生日宴,疫情前,我们一年要承接几十场婚宴,一个月都有五六场,一天营业额可达三四万元。但是平时生意清淡的时候,一天只有三四千元收入。”说起这些,施旭君有些忧心。

树德堂由浙江恒风集团投资改造成景澜·双林精舍,是佛堂镇乃至义乌南部最有名的民宿。“在这雅致的江南庭院,入眼是画,入心是禅。”景澜·双林精舍在线上享有不小的美誉度,客房入住75%以上来自线上预订。

“今年‘五一’假期,前三天客房全满了。凌晨一二点,还有游客来敲门找房间。”景澜·双林精舍总经理方清原仍有不小的压力,“但平时大部分时间,我们客房都是空闲的,客房出租率相比义乌酒店行业总体水平明显偏低。另外,我们还有6个餐饮包厢,100个餐位,目前上座率保持在40%左右。”

记者采访中看到,“旧瓶”装“新酒”的古建筑为数不多,白日里,不少老房子仍是关门闭户,显得有些冷清。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倡导者冯骥才说,保住古村就是保住了乡愁。古建筑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我们将以佛堂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总体规划为指引,引进专业的策划团队,提升古民居苑现有业态,打造江畔景观带。”市双江湖开发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双江湖新区建设发展,佛堂会迎来更多的客流,希望古民居苑业态丰富起来,人流量多起来。”这是古民居苑新老住户最大的期盼。

全媒体记者 左翠玉 文/供图